中新网兰州6月26日电 (闫姣)“准备,起……”坐在轮椅上的秦大姐(化名)在老伴的“号令”下撑着把手,缓缓站起来,在口中絮叨:“站稳了,现在开始切菜。”简单地坐下、站起,却对康复治疗了快一年的“秦大姐”意义重大,她慢慢能生活自理,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秦大姐今年63岁,偶然一次从床上坠落伤到头部,致使神经脊髓损伤,瘫痪在床,这对爱好舞蹈的她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老伴几经询问后将其送进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秦大姐自尊心强,无法接受自己大小便失禁,四肢不能动的事实,几度伤心落泪,拒绝接受治疗。该院脊髓损伤康复科副主任张艳介绍说,通过前期心理疏导和后期专业的康复训练,秦大姐能在电动站立床从25度站到80度,且头部不眩晕,目前已经能直立行走,感觉、功能都恢复了。
张艳说,科室有来自青海、内蒙、宁夏及甘肃本地的病人,大多因脊髓损伤,还有骨关节病,以及骨关节僵硬的术后功能性障碍等导致瘫痪。而康复的过程,就是让病人有能屈膝、能走路的机会,“这个过程中,也要细心观察,时刻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图为康复治疗师借助机器为患者治疗。 闫姣 摄
现年58岁的林老师(化名)同样脊髓损伤后导致瘫痪。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不治疗、不吃药,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经常对医务人员和家属发脾气。通过“拉家常”“想未来”等话题进行疏导后,林老师康复7个月就能走路了。“现在还能坐在轮椅上给学生讲课,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治疗团队们也很自豪。”张艳说。
“通过评估之后,医生开具‘康复处方’,医生、治疗师、护士、陪护、家属等配合治疗,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张艳表示,康复治疗要求工作人员有耐心和爱心,要守得住寂寞,更要感知病人痛苦,设身处地为其解决困难。
无独有偶,该科室治疗师师金红和张艳的想法一样,认为康复工作虽然漫长,不像临床医生能让生命垂危的病人瞬间起死回生,但治疗团队能用爱心和耐心让一个“后半辈子只能在轮椅生活的残障者”逐渐变成一个正常人,“付出和漫长的等待都是有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