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9电(记者 李亚南)8月9日,中国大规模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调查项目在第三届国之名医盛典上启动。调查在全国七大地区抽取14个调查点,预计收集4000-5000个病例,专家称,这是目前为止中国首个样本量相对较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现状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据介绍,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37.63万人,因结直肠癌死亡的患者为19.10万人。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持续攀升,一方面与许多人没有癌症早筛的习惯有关,另外也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引起重视有关。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腹部胀痛不适,便中带血和黏液,消瘦等问题时都应该引起重视,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我国目前尚无大规模针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深度访问研究。以往结直肠癌的相关调查,比较集中于一个地区,或者更关注一个方面,比如临床病理、营养状况、术后生活质量,样本量都比较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乔友林介绍称,本次调查将从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临床诊疗现状和疾病认知等多个角度全面了解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心理、经济负担等现状。
乔友林透露,调查将在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等全国七大地区抽取14个调查点,预计收集4000-5000个病例,是目前为止中国首个样本量相对较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现状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预计于2020年2月完成。
作为调查的发起方,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会长史安利表示,“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比如诊疗方案的选择、转诊的曲折、治疗费用问题,包括康复期心理建设等。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更多的了解患者的心声,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诊疗历程中的困难,从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让社会各界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并提升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将疾病关口前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说,结直肠癌的诊治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靶向治疗能够给大约一半的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机会。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有50%的RAS基因突变,这就可以使用特定的靶向药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并有良好的预后。
据悉,该调查项目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联合发起。(完)